
热丰网
11月2日8时,一场跨越4200公里的“光明之线”在广州与乌鲁木齐之间悄然点亮——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实现从“可行性”到“实用性”的关键跃迁,是我国在远程高精度智能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项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及广州市微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手术,以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为核心平台,实时连接广州主控端与乌鲁木齐手术端,实现了微米级眼底操作的远程精准执行。不仅展现了我国医疗科技的最新成果,更为边疆地区的患者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据了解,我国作为全球视力损伤与盲症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且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尤为突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作为一类高度依赖操作者稳定性与经验的眼底手术,广泛应用于治疗黄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然而,在医疗资源薄弱的地区,患者常常面临“看得见病,却看不见专家”的困境。
针对这一难题,林浩添教授团队携手黄凯教授团队与广州微眸公司,历经数年艰苦攻关,构建了“医生远程操控+微米级运动精度+实时三维高清感知”的远程手术机器人平台。2023年6月,团队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跨越琼州海峡的动物实验,实现了远程微米级眼内操作,相关成果已被国际高影响力期刊《Advanced Science》接收发表。
热丰网
▲林浩添教授指导团队进行手术机器人调试
经过两年多的科学验证与不断完善,该平台终于迎来了全球首例临床手术的考验。术前,林浩添教授、吕林教授、刘炳乾主任医师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杨波教授等专家共同完成患者评估、注射路径、剂量与深度联合规划。手术当天,随着新疆手术室内的机器人注射微针精准入眼,广州的专家团队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将微针平稳移动至病灶区域的视网膜表面,成功完成了针尖刺入预定视网膜深度及注射药物的全过程。整个远程操作耗时不到7分钟,术中网络稳定、图像清晰、机器人响应灵敏,注药过程针尖平稳无抖动,顺利达到了预期手术目标。
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意味着全球首例远程视网膜下注射手术的圆满完成,更是中山眼科中心科技援疆工作的重要成果。多年来,中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持续推动对口支援工作,从人才派驻、技术帮扶到智慧医疗赋能,不断探索“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援疆新模式。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表示:“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不仅能够将优质医疗资源通过远程方式输送到边疆地区,还实现了国产高精机器人在高精度眼科手术中的安全应用。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眼科中心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始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创新战略,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推动科技创新从‘书架’走向‘货架’。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远程+智能的新模式,推动高水平眼科医疗资源实现‘可移动、可共享、可复制’,让更多基层患者从科技创新中受益。”
记者 | 景禾
通讯员 | 邰梦云 唐艳丽
编辑 | 白榆 责编 | 贺依茜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热丰网
创赢盘交易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